古代名家|当代名家|女画家|工笔精英|工笔画网
中国工笔画网图展中心【工笔百家】正文
工笔百家|刘树允花鸟画作品欣赏

工笔百家|刘树允花鸟画作品欣赏

工笔画网在线展厅 - 时间还剩: 10
loading...
loading...

5人评论8701人参与网友评论

欢迎您,请先 [登录][注册] 后再发言!
  • mgjqyzrk2022-11-10 10:21:12
    来自图展中心的回复:

    说两句吧...
  • yeud-kaikai2017-11-1 11:40:41
    非常喜欢老师的画,画心艺术观见解独到,让人心眼一亮!

精彩推荐

Copyright © 2008-2022 工笔画网 www.gongbihua.net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粤ICP备12059885号-1
【画家简介】刘树允,又名刘恩铭,河北献县人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、沧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、沧州市美协副主席、沧州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、沧州儒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、沧州云水涧国画艺术研究会会长、沧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。曾先后进修于首都师范大学、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研究生班。国画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、中央党校、文化部、中央美院、长江三峡总公司等及众多国内外收藏家收藏。已出版《中国画心灵观照下的心性艺术观》等学术专著10本。 作品曾参加中国美协主办展览获奖13次,其中 2011年作品《 ... 秋来无处不清凉 刘树允论画NO1: 明心见性 诸法如意 浅谈中国画心性艺术观 刘树允 所谓心性,即人的“真心本性”。 在我们的生活中,出于种种原因,人的言说和德行往往远离了自己的内心,但绘画这一艺术场域,来不得半点虚假,是需要用真心本性去对待的。否则,绘画会成为一个空壳,也创造不出优秀的艺术作品。 河边青青草 我们眼前的一切现象,都是自己心性的反应,万物都在阴阳永恒变化中进行着刹那生灭,自然之道,法尔如是。一切都将过去,一切都将相似相续地逐渐进入到我们的心性之中。人的心灵最终会走入仁慈、光明与博爱的世界,而艺术创造,尤其是东方绘画艺术,一直在参与着这一进程。 清荷满眼皆文章 如果能真正生活在自己内心的自性中,每天都会是崭新的开始。一切都会变得合理而平衡,一切都将变得美妙至极。绘画是心性之物,在绘画艺术创作中,提倡用真心本性的心性艺术观去发现绘画中的奥秘和乐趣,应该让智慧和快乐在心底无限地蔓延。 花雨无声 真心本性的特性是清、静、圆、明、觉。生活中,人的精神和心性时时受到污染,必须清静清心,才会见到心之本原,才能觉悟绘画之道。“读书者不贱,善田者不饥。积德者不倾,守心者不败。”实在讲,绘画就是修心养性的的过程,因画如其人。画家应该六根清净,让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尽量远离五欲六尘,让心性回归到觉、正、净上来,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。从心而觅,感无不通,画才能雅逸和超然。 金秋祥瑞图 90x180cm 2009年 绘画中的心象、心境、心语无一不是来自心性,象由心生,境由心转。心是艺术的主宰,爱是宇宙的核心,一切法由心想生。真诚是心的本体,真诚的心性是绘画的本源。艺术创作就是无中生有,一时顿现。就是心性生发,亦真亦幻。就是一门深入,长期熏修。就是破迷开悟,明心见性。心游万物,不住于心;心生万物,万物归心;心化万物,万美从心。迁想妙得,超越思维,不随时代,心性为之。只有放舍身心,休息万事,让心地自空,歇得诸缘。才能得意而忘形,悟理而遗教。 清风瑞雪闲阳 得意者越于浮言,悟理者超于文字。绘画就是在心性中不断觉悟的过程,快乐和自由是艺术的本质,让心性解脱,思维才能去来无碍,精神才能真正地逍遥游。有诗云:“一帆一浆一渔舟,一个渔翁一钓钩。一俯一仰一场笑,一江明月一江秋。”这是一种开悟的心性,心性开悟了,定能生慧。就会神性灵通,遍周沙界,刹那万里,往来无迹。我提倡画画不是画景,而是画心;不是状物,而是寄情;不是记录,而是显性。 慈光 人们会在分别中生名相,在名相中生知解,但一定要守住一颗清净心,人的五盖(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)往往把人的真心本性遮盖住了。“心得清静到处闲,万象众生须弥山。是非名利浑如梦,镜花水月一瞬间。”春天再好也会远去,牡丹再盛终归衰落。正如佛家讲:“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。”所以人的心,应该淡泊一些,淡泊了人心才会清静,清静了才会生慧,智慧了才会法道。 吉祥瑞雪 艺术创作就是在心性中,完成个性与共性、单纯与复杂、清晰与模糊、主观与客观的和谐过程。就是用个性的语言引发共性共鸣,用单纯的技法表现复杂情感,用清晰的笔触再现模糊意境,用主观的意识调控客观物象。石涛的“一画之法”,指的也是明心见性,是讲绘画要从心性而发,须臾不可脱离。可以说石涛的“一画”中的一,指的就是心。因为心能生万法,一切法不离于心。在生活中,画家观物时,必须用心性去感知,达到物我同一,物我两忘,天人合一为最佳。须与自然对话,与物象交心,天人合一,浑然一体。有语曾云:“我问你是 ... 满树繁花 人物画在于表现情态,花鸟画在于表现情意,山水画在于表现情境。这一个“情”字,都是在心性感知中生发出来的,画家通过自己的情感、情识、情意、情思,去捕捉情景、情形中的情节、情趣、情境,来抒发情绪、情怀、情调和激情,这,都应该是真性情。因而状形立象、传情达意,画家必须选择适合自己心性的东西去描绘,才会杯中有日月,笔下有乾坤。花的活力,鸟的灵动,就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活力与灵动。在绘画中应不断地体验、觉悟、舍得、完善和创造人生。 一花先变百花香 绘画,本没有对错,但有好坏;本没有分类,但有区别;本没有买卖,但有价值;本没有高低,但有雅俗。合情合理就是合于心性就是好的,合于心性就是美的。合乎情的,就有意境;合乎理的,就有内涵;合乎美的,就有学术。艺术是从生活中提取,从物象中概括,从概念中悟化,从名相中得道。绘画是舍取、舍得;是概括、概述;是减化、美化。艺术创作是用艺术符号传承文化,用真情实感超越世俗,用淡泊超脱大化境界,用混沦虚灵返璞归真。心性中也有精、气、神,曰:精髓、气象、神采。是道家所谓的三宝,画道亦具焉。无精 ... 晨曦无声 “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,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。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,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。”(杨振宁语),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太多太多,我们需要探索的也太多太多。绘画时的起心动念,都在自己的心性之中。画家画其一生,自然心性而已。道生于静逸,德生于谦和,慈生于博爱,善生于感恩,福生于淡泊,乐生于健康,命生于平实,画生于心性。画家当自然而然,谦和润物,正心正觉,方可明心见性,诸法如意。 清音 因此,当下对心灵关照下的心性艺术观进行探索研究,让思想、心性早日觉悟,非常有必要。画随心性,我说我心,今天我提出的心性艺术观一直是我思考和探究的论观,我利用空暇之余,完成科研夙愿,实乃才疏学浅,唯恐误人子弟,言语未免有偏颇疏漏之弊,诚请方家指点批正。 《明心见性 诸法如意 浅谈中国画心性艺术观》 刘树允2012年3月18日于问心斋 秋语阳光 刘树允论画NO2: 著色于意 随心赋彩 从心性中再认识随类赋彩的设色原则 刘树允 设色是补笔墨之不足,达笔墨之用意,显笔墨之妙处。一般认为南齐谢赫提出的“随类赋彩”是施色原则。色彩,在中国画中意义重大。在《释名》中有:“画,挂也,以彩色挂物象也。”要重新认识色彩理论,不可把“类”简单认为是物象的固有色,实乃指物之品性,应著色于意,随心赋彩,在创作时才能觉悟而不被表象色彩所迷惑。 如意连年更爱花 一、著色于意 贵于清淡 中国画又叫“丹青”,中国画不讲究“三原色”之说,而是极力主张“五色说”,即:红(曙红)、黄(藤黄)、蓝(酞青兰)、黑、白。中国画家认为,黑与白是一对相反的极色,淡极则白,浓极则黑。只有水才是无色。清代沈宗骞谈到:“五色源于五行,谓之正色,而五行相错杂以成者谓之间色,皆天地自然之文章。”,可见色现万物生机,彩绘天地变化。 每个人对色彩的心性感应各不相同,而万物又在不同时空中反映出不同的色彩,貌似时间和空间时刻在改变着物象的色彩,实际上是人的心性对色彩的 ... 丽水金蝉福满乡 我认为,笔墨见形质,色彩见精神,提倡意象色彩。色是相,彩是性;色是源,彩是光;色是名,彩是质。万相有万性,万色有万彩。彩有品性,性有光彩。彩由色生,色因彩成。依心施彩,依意着色,则华丽处华丽,斑斓处斑斓,清澈处清澈,神秘处神秘。这些也都是心性中的华丽、斑斓、清澈和神秘的心性色彩。 在工笔画中,线是骨、墨是肉、色是衣。我在工笔淡彩创作中更多使用清淡色彩,追求素雅美、恬静美、闲适美、祥和美、朦胧美和清净美,以淡为贵。老子曰:“五色令人盲”,认为五颜六色,会使人心浮气躁而眼花缭乱 ... 清味春风细作花 文人画追求清、淡、雅、逸。用色应素中求淡,淡中求雅,雅中求静,静中求美,美中求逸。清淡之色符合审美格调,承载文化内蕴,觉视人的心性。当心灵与色彩化合,自然远离艳媚俗气,气韵深厚。清要洁,淡要净;清勿飘,淡勿轻,清淡中仍需有浓淡,有阴阳,有精神,有趣味。清淡中自有精彩,阴阳间自有华章,不贵夺目之美,贵在见性之真。心性之色彩符合素淡的道之虚空本色。所以我追求阳光、纯净、明朗、静雅、温和、清淡的心意之色,远离浮躁、浑浊、肮脏、冷艳、火燥、暗晦之彩。 二、无中生有 随心赋彩 水 ... 处处松风月满台 士衡论画曰:“丹青之兴,比雅颂之述作,美大业之馨香。宣物莫大於言,存形莫善於画。”画家应更多探究艺术中心灵色彩的简洁、清雅、富丽、丰富、协和、静美的设色方法。才能随心赋彩,不拘泥相;才能运色自如,彰显雅韵;才能写尽风采,极妙参神。 施色应恰到好处,适可而止,赋彩应以美为上,谐调高雅。用色要鲜活、变幻和虚灵。不浮不滞,自然成文,相辅相宜,是在心得。平时要处处留心,观色融思,才会“眼里遇神,腕中有鬼”。 色不碍墨,墨不碍色,方能意写胸中逸气。画到无法时笔笔是心,画到无心时笔笔是 ... 清风徐来 刘树允论画NO3: 静观万物 意写心源 对中国画创作灵感的心性思考 刘树允 艺术贵于创作,因创作体现了艺术的本质与价值,更体现了艺术家的智慧与才能。创作更重于创作灵感,因灵感是画家创作的第一动力,灵感不但会触动画家的思想和心灵,更触动画家的创作欲望和表现激情。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画家的心性之中,真正的艺术家无不用心性去感受生活、捕捉素材,行于路时时时留心发现,状于物时处处品观细察。于行坐说笑时脑子中无不是绘事。传统文化经典中、待人接物言谈中、宇宙人生思虑中、一花一叶体悟中,都 ... 碧水清流 一 净化心灵 感物感心 创作灵感的获得,要求艺术家观物识象时,让心性沉静下来,真正达到心如止水,清心静悟,感物感心,物我通融,在“天人合一”之道中,神遇而迹化,通过思维的飞跃与超越,使心灵完成一次逍遥游。 “灵”包含着智慧和悟性,“感”蕴含着心灵和思想。因感而生情,因情而生境,感动了自己,便也打动别人。“万物静观皆自得”,“大美静中参” ,只有让心灵沉静下来,才能获得创作意象和创作灵感。创作灵感的不断获得,使艺术之树常青,因而深入生活,净化心灵,以自然为师,感物感心是我在创作中始终 ... 金露华香 艺术创作不是抄袭和模仿他人,艺术灵感也不是雷同和复制。灵感是艺术家感观自然、感悟人生的偶然发现和独特认识,因感受至深而入住心灵深处,在心性和思想中不断成熟丰满,进而化聚为笔端的精神心象和意境。这种精神心象是唯心的,他超于象外,得于心源;这种意境是唯美的,他化于象里,得于灵感。南齐谢赫讲“应物象形”,唐荆浩讲“度物象而取其真”,唐张璪讲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等,既是说创作要师法自然而意写心源,又是讲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自生活。 细雨过塘 二 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 创作灵感的把握应在情理之中、意料之外。这种作品才能打动人心而怡心养性,才能激发情感而体现价值,因为创作是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。创作指开创、创新,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,灵感的创新也应在传统思维之中,不可搞妖魔鬼怪。竹笋破土,卵鸡破壳,是讲突破离不开母体。在传统上的突破创新,都源自艺术家的创作灵感,灵感的发现就来自于画家的真心本性。艺术家的进步在于创作思维的不断肯定与否定,创作灵感和创作意识的不断推陈与出新。艺术灵感,不是每个人都有,善于思考和具足艺术细胞的天分 ... 微风吹绽心头花 石涛讲“画无定法”,是指笔墨语言要始终服务于创作思维和创作灵感,不应固定笔墨符号和技法。作品风格并非简单的笔墨符号,而应是自己独特的画面感受和思维。中国有句禅语“法本无法,无法便是有法”,不拘泥于法的绘画方法才是大法。我在创作中坚持“情理之中,意料之外”的创作理念,始终把作品风格把握在高雅、清淡、静逸、闲美、超逸的审美格调上,在生活中不断获得新的创作灵感和理念。画一堆瓜子的题材,是我在题材上的创新,古今还没有画的。一次陪妻子逛街,妻子在买瓜子时,我发现了整整满筐的大堆瓜子儿 ... 物华静水 “情理之中,意料之外。”艺术创作讲求合情合理而又出人意料,这既是艺术的创作规律,又是作品魅力之所在。创作灵感的培养,需要艺术家的超前思维和性灵发现,是心性和物象的偶然碰撞,是绘画思维和慧眼的瞬间结合。我们在创作中,让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发挥到淋漓尽致,艺术家的精神在天地往来之中获得自由自在,优秀的艺术作品才会顺时而生,与时俱进,并世同传。 《静观万物 意写心源 ——对中国画创作灵感的心性思考》 刘树允 刘树允